张志远/图
4月4日,坐落在图们市日光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当日上午,通往烈士陵园的水泥路上陆续有革命烈士的后代前往陵园祭奠英烈。一位穿着朴实的古稀老人手持一束鲜花来到烈士英名墙前,将这束鲜花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刻有“徐学明”烈士名字的墙下。
●山东大汉 背井离乡讨生计
“我父亲1922年出生在山东省胶县,20岁那年因家境贫穷来到吉林省舒兰县谋生。”今年70岁的徐德志老人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来到舒兰县不久,便有人给他在蛟河新站机务段找了个机车司炉工的差事。
“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听我大爷说,我的父亲从小习武,动起手来,十个八个的壮汉近不了他的身。”徐德志告诉记者,身怀绝技的父亲在舒兰生活期间还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深得民心,就连小鬼子对他也惧怕三分。
●比武打擂 惹怒跋扈小鬼子
1943年7月,驻守在蛟河新站的日军骄横跋扈到了极致,一个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在机务段摆下擂台,扬言打败关东无敌手。这个骄横的武士在擂台上接连挫败了几名上台挑战的工人,正在得意之时,身怀绝技的徐学明脱掉上衣赤膊跳上了擂台。
“当年听我的大爷说,父亲跟我的大爷同出一个师门,轻功十分了得,当年给邻居房盖儿加苫草时,别人都用梯子上房,我的父亲在房下旱地拔葱就能跳上房顶。”徐德志告诉记者,摆擂的小鬼子与他的父亲没过几招就被打倒在地。“小鬼子,你都不是我的对手,如果是我大哥打擂,都能把你摔死!”徐学明跳下擂台并放出此言后,得罪了这个日本武士。为了逃避小鬼子的报复和加害,徐学明被迫离家出走。
●参加革命 执行任务负重伤
“1945年的元月,我的大爷到蛟河县城赶集时,在大街上看见了我的父亲等人赶着马爬犁进了城门,刚要与其打招呼,就发现我的父亲冲他直摇头。”徐德志告诉记者,当天夜晚,一伙赶着马爬犁的武装人员夜袭了新站的日本宪兵营,从那以后,他的大爷和奶奶才知道徐学明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并在松江纵队担任侦察兵。
1946年,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松江纵队侦察排长的徐学明带领侦察兵深入敌后执行侦察任务时,被驻守在新站的国民党守军发现,双方经过激烈巷战后,徐学明率部突围至拉法山附近的一个养猪场,正在休整中的战士却再度与敌正规军遭遇,经过一番激战,侦察排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徐学明带领仅存的两名侦察兵在突围时胸部和腹部中弹,肠子都从腹内流出来了。危急时刻,他吹响了挂在胸前的哨子,紧追不舍的敌军听到哨声后,以为解放军的援军赶来了,这才暂时停止了追击。当缓过神儿来的敌军继续追击徐学明等人时,前来接应的纵队援兵击溃了追击的敌军。
●追捕敌特 旧伤复发追烈士
据国家民政部1983年颁发给徐家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上记载,1953年3月20日,徐学明在吉林蛟河革命斗争中牺牲。而具体是怎样牺牲的,却没有详细的记载。“当年我只有五六岁,父亲牺牲的详情我也不知道。”徐德志回忆说,后来他的大爷曾经跟他说过,那年蛟河打击了一起国民党敌特的破坏活动,在公安局工作的父亲在追捕敌特时旧伤复发,牺牲在追捕敌特的途中。父亲因此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4月4日,徐德志在图们市烈士陵园拜祭了父亲之后,引领记者来到图们市光明街上的工商住宅小区。在徐德志的家里,他把当年土改时父亲分到的一座老式座钟翻了出来。“这是我父亲给我们留下来的物件。”记者看到,尽管这个老物件已经近乎解体,但徐德志依然像宝贝一样收藏在家中,用他的话说,这是追忆父亲往事的唯一的一件实物,他要把它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 延边新闻网 ]
网友评论 |
|